近肖古王剧情介绍(百济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

时间:2024-09-18 10:33:14

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我国中原地区动荡不安,先是爆发了“八王之乱”,后又开始“五胡乱华”。以致西晋王朝丧失了对边疆各地的统治力,高句丽、百济、柔然等少数民族政权趁机开始扩张势力。

‬百济的扩张时期

西晋太康七年(公元286年),百济第八代君主古尔王去世,其子责稽王继位。起初,责稽王延续了古尔王时期的外交政策,与中原王朝交好并娶了带方郡太守的女儿为妻;

现今韩国的百济历史遗址区

同年,高句丽出兵攻打带方郡,带方太守请求百济援助,据《三国史记·百济本纪》记载:

‬责稽王元年,高句丽伐带方,带方请救于我,王曰:“带方我舅甥之国,不可不副其请”,遂出兵救之,高句丽怨。

事后,为防止高句丽报复,责稽王命人修葺慰礼城,以及外围的阿旦城、蛇城两座军事守备城;

元康八年(公元298年),百济开始侵掠带方郡,带方太守于是联合东濊攻打百济,责稽王领兵出御,战败被杀,其子汾西王继承百济王位;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二月,汾西王派兵攻占了乐浪郡西县,十月,乐浪太守派刺客将汾西王刺杀;

汾西王死后,由于其子尚幼,因此臣民们共推比流王继位。比流王是仇首王第二子,肖古王之孙,其在位四十一年,期间并没有与周边各国爆发过较大的战争。之后,汾西王长子契王继位,不过仅过了三年便去世;

现今韩国的百济历史遗址区

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比流王第二子扶余句继承百济王位,是为“近肖古王”。近肖古王是百济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三国史记》中形容他“体貌奇伟,有远识”

近肖古王在位期间,正好是高句丽将发展重心转移至朝鲜半岛的时候,双方之间频繁爆发战争,为此他积极向新罗示好,拉拢新罗共同抵抗高句丽的南侵;

此外,他还统一官制,增设佐军、振武、克虞等官职。并划分行政区域,始置名为“担鲁”的地方行政机构,派遣地方官,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高句丽王高钊亲率步骑兵两万南下,近肖古王命太子领兵御敌,在雉壤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千余级。此后,百济趁势吞并了所有残余的马韩部落,还迫使伽耶臣服;

咸安元年(公元371年),高句丽再次南侵,近肖古王在浿水埋下伏兵,击退了高句丽军。同年冬季,近肖古王率领精兵三万征讨高句丽,百济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平壤城下,虽然最终没能攻下平壤,但高钊在交战中被流失击中,不治而亡,大大挫败了高句丽人的士气;

百济鼎盛时期的疆域范围

此战过后,百济的势力达到最鼎盛,疆域范围北至北汉山,东抵小白山脉,西、南至海边,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近肖古王也将都城迁至汉城;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近肖古王派遣使臣前往东晋朝贡,孝武帝司马昱册封他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

宁康三年(公元375年)七月,高句丽攻占了百济北部边境的水谷城,近肖古王原本想要重新夺回来,但由于赶上荒年而没能出兵成功。四个月后,近肖古王去世,其子扶余须继位,是为“近仇首王”

‬屡遭高句丽打压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辰斯王继承百济王位,据《三国史记·百济本纪》记载:

‬辰斯王,近仇首王之仲子,忱流王之弟。为人强勇,聪惠多智略,忱流之薨也,太子少,故叔父辰斯即位。

辰斯王在位期间,百济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事愈加频繁,几乎年年不断,而当时的高句丽王正是以武功著称的“广开土王”高谈德;

百济国王世系传承

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高谈德领兵四万南侵百济,先后攻克了石岘城等十座城池,汉水以北的地区全部被高句丽占领,十月,关弥城又被高句丽攻陷;

十一月,辰斯王在狗原行宫去世,忱流王长子阿莘王继承王位。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阿莘王任命真武为左将,把全国的兵马都交付给他统领,《三国史记》中记载:

‬武,王之亲舅,沈毅有大略,时人服之。

当年八月,阿莘王对真武说道:“关弥城者,我北鄙之襟要也,今为高句丽所有,此寡人之所痛惜,而卿之所宜用心而雪耻也”。真武于是领兵一万征讨高句丽,想要收复石岘等五城,并首先包围了关弥城。高句丽人固城据守,后来因粮草补给跟不上,只得引兵退还;

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阿莘王再次命真武北伐高句丽,高谈德亲率七千精兵在浿水大败百济军,百济损失八千人。同年十一月,为报浿水之仇,阿莘王自任统帅,领兵七千渡过汉水,行至青木岭,恰逢天降大雪,很多兵士被冻死或冻伤,阿莘王被迫班师回国;

百济历史遗址区内的出巡士兵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阿莘王病逝,太子扶余映由于之前被送往日本作人质,所以暂时由次子训解监国,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

‬十四年,王薨,王仲弟训解摄政,以待太子还国。季弟碟礼杀训解,自立为王。腆支在倭闻讣,哭泣请归,倭王以兵士百人卫送。

就在快要进入百济国境内时,汉城人解忠前来告诫腆支王:“大王离世,您的弟弟碟礼杀害了训解自立为王,希望太子您不要轻易入城”,腆支王因此与倭兵暂时留居在一处海岛。没过多久,百济臣民杀死了碟礼,迎腆支王回国即位;

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腆支王任命庶弟余信为内臣佐平、解须为内法佐平、解丘为兵官佐平,三人皆是王室宗亲。第二年,又任命余信为上佐平,委以军国政事,相当于中原王朝的丞相,上佐平一职也是由此开始设立;

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晋安帝司马德宗遣使册封腆支王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百济王,这是百济君主首次被中原王朝册封为王;

腆支王在位十六年,死后其长子久尔辛王继位,再之后是久尔辛王长子毗有王(一说是腆支王庶子)。毗有王即位当年,高句丽长寿王高琏将都城迁至平壤,意图加强对百济、新罗两国的军事打压,因此毗有王在位期间主动与新罗和亲,两国结盟共同抵抗高句丽;

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当时的百济君主是毗有王长子扶余庆,即“盖卤王”。盖卤王遣使上表北魏,痛诉高句丽长期侵掠百济,希望北魏可以出兵帮忙攻打高句丽,但是遭到了孝文帝拓跋宏的拒绝,盖卤王为此心怀怨恨,不再向北魏朝贡;

延兴五年(公元475年),高句丽王高琏率兵三万围攻百济王都汉城,盖卤王一边派太子去新罗搬救兵,一边紧闭城门固守。高句丽军四面夹攻,又趁起风之际,放火焚烧城门,汉城内人心危惧,盖卤王于是带着数十名骑兵从西门逃走,不过在被高句丽军追上后惨遭杀害,汉城也被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