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三国演义》等万人空巷追剧、大江南北热议的景象,让人记忆犹新;无数鲜活人物、无数动人故事,仍然历历在目。
那大家知道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什么吗?
有很多人说是1981年全胶片拍摄的《敌营十八年》,但这肯定不是中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5月1日中国电视诞生,仅45天后,也就是1958年6月15日,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全长仅20分钟,还是以直播形式,也正因此,电视剧未曾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该剧的剧本是当时中央广播实验剧团副团长陈赓同志,
当年他参加了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要求各单位宣传节约粮食。陈庚团长会后恰好在《新观察》刊物上看到一篇关于爱护粮食的小说《一口菜饼子》,便连夜把小说改编成广播剧本,隔天就在广播播出,之后又改编成舞台剧在剧场演出。当时反响很好,荣获了北京市独幕话剧比赛一等奖。
伴着电视时代的到来,中央广播剧团更名为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后又更名为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增加了电视任务,也就有了把舞台小戏《一口菜饼子》搬上电视的想法。当时叫什么没有定,有人说既然在广播播出的叫“广播剧”,那么在电视播出的就叫“电视剧”吧。
当时担任全剧共有四个角色,孙佩云扮演姐姐,余琳和李艳扮演妹妹,王昌明扮演父亲,李小兰扮演母亲。
这个剧是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的。全剧内容是表现一个妹妹正高兴的用一块枣丝糕逗狗,被姐姐制止。姐姐给他回忆了解放前他们一家的穷困潦倒,悲惨的生活遭遇。他们一家逃荒在外,父亲病死在路上。接着母亲又病倒在一个破窝棚里,姐姐只好去地主家讨饭,地主家不但不给帮助,还放狗来咬她姐姐的腿,姐姐无奈逃回窝棚。而演出者既是播讲者又是剧中人,使观众感到亲切。
这部电视剧的演播因处于北京电视台刚刚初建时期,技术条件和各方面设备都比较简陋。演播室是临时改装的,总面积不足100㎡。表演区约占四十平方米,除安装灯光又还要架上三台摄像机,为了使演播和收看协调一致,播映前是用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准备工作。
《一口菜饼子》导演梅邨在生前的手稿里写道:“《一口菜饼子》是由胡旭和我导演的,当时我们都没有见过电视剧,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排演此剧的时候,胡旭特意去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参观了电影拍戏过程,回来后在《一口菜饼子》舞台剧本的基础上,完成了分镜头剧本,我主要负责排练演员表演。”
开始演出的信号一发出,所有在场的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工作。三台台式摄像机不仅笨重,而且没有变焦镜头,根据剧情需要和事先设计好的镜头顺序,摄像员分别背负着机器在狭小有限的场地里不停地移动位置,既要赶时间,又不能互相妨碍,还要根据镜别不时更换镜头。
尤其在拍摄演员表情或道具的近景、特写时,那种老式摄像机必须推得离被摄对象很近,这就无形中为拍摄增添了不少麻烦和难度。再说,因为那是现场直接播出,演播中的任何一点差错、场内的任何一点细小杂音,都会影响全剧的观看效果,造成不可补救的遗憾,所以全体工作人员个个屏声敛气,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操作着,直至结束。
就这样,40多平米的演播室,一堂景,3个机位,4个人物,不到100个镜头,20分钟时长,成为了中国电视剧最初的模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第一部电视剧要重播怎么办?答案就是再演一遍……《一口菜饼子》前后被演过三遍。
《一口菜饼子》播出了,反响如何?现在已经无从查证。当时没有电视报,观众并不知道第二天会上演什么,不过有一件事能确定,那就是这部剧的观众数量非常有限。在中国电视诞生的第一年,全国只有几十台进口黑白电视机,分散地放置在以复兴门外大街的广播大厦为圆心的、方圆二十五公里内的机关单位、公园以及居民区的公共场所中。乐观估计,首播时大概有几千人看过这部剧。虽然人数少了点,但当时只有这一个电视台,在同一时段,只有这一个节目,所以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很可能是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