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是什么?)

时间:2024-07-18 12:17:42

也许我该做一个反省,读书是应该粗读还是细读,最近读书越来越粗,只求把握大意,又似乎是为了赶进度。不知道这种不够专注的阅读会不会浪费了一部经典,他就是《美丽新世界》。

传说中的“反乌托邦三部曲”里写的第二好的,第一是《1984》。我的直观感受是,这一部写的确实不如《1984》。《1984》看到结尾,只让我后背发凉,没有人,没有任何力量能禁受得住那种酷刑,一切都可以被毁灭。看完《美丽新世界》的结尾,内心几乎是波澜不惊。

1,什么是乌托邦,什么又是反乌托邦

乌托邦,大概就是天堂的意思,你也可以理解为佛家所言的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没有压迫,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很自得。

反乌托邦呢?反乌托邦是一些大师相信如果人类真正过上那种“乌托邦”的日子,这里的“乌托邦”几乎跟秩序井然划上等号。这样的乌托邦一定伴随着个体意志的消亡,要么是巨大的zf机器在把控着方方面面(《1984》里描述的),要么是等级森严的“幸福社会”(《美丽新世界》里描述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乌托邦,他会比现在这个看似缺点多多的社会更加让人绝望。

2,《美丽新世界》最精彩的地方是等级

人被划分成了五六个等级,阿尔法,贝塔是高等人种。次一等的就是伽马,德尔塔。阿尔法,贝塔可以享乐,可以过一些看起来好的生活。伽马和德尔塔都是终生劳碌的命。最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晓这些,因为他们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被设计好了。我印象最深也觉得最惨无人道的例子是:

伽马和德尔塔的8个月的婴儿,在实验环境里,他们会随着天性一次次去拥抱书本和鲜花。这个时候,造物人就会打开电击开关。让他们被电,一次又一次,一直到200次。最终让可怜的伽马和德尔塔,在记忆深处就讨厌书本和鲜花。也就不会再具有学习的能力,二是拒绝欣赏美的能力。

3,现代社会的人也有等级吗?

这个问题可以结合《人生七年》这个纪录片来体会,也就是西方社会说了几十年的阶级固化。当下中国也有这个问题,当然不会也有来电击小朋友让他们变得不喜欢书本和鲜花。但是那些电子产品,那些留守儿童留给他们的是不是都是德尔塔的那一套生活方式。我觉得没有什么两样。

4,野人和文明人

书中把所有的希望都给了一个野人,他的名字叫约翰。耶稣在人世间的名字也是约翰,当然不会是一个巧合。文明世界里的人,不会老,不会难过,不用担心打光棍,因为他们有苏摩,他们有造物人制定的各种规则。约翰只能一次次发出质问,不老的生命,不会伤心难过的生命,不用为了追求爱情而付出的生命,他还有生命力吗?

看到最后,我内心还是生出了那个问题,如果让我做阿尔法的话,我会选择这样的一个“文明社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