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生平简介,千年前的政治家,千年后的文学家

时间:2024-07-21 09:18:02


人物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时候随父亲游历天下,深刻体会到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在王安石二十二岁时高中进士,开始了他充满曲折而又传奇的政治之路。

熙宁变法(民生)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变法开始。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先后提出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法,主要涉及民生和军事。先说民生,王安石变法中的大多数政策都是应对民生,可见王安石想改善百姓生活的志向一直不曾改变。其中,青苗法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让百姓获得更多的土地和更好的保障。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王安石的变法措施破坏了地主阶层的利益,加上青苗法等一些措施在惠民的同时又损害了一部分百姓的利益,所以王安石的变法过程十分曲折。

熙宁变法(军事)

如果说,王安石变法在民生上还不算成功,那么军事上的改变不得不令人赞叹。首先是“保甲法”,让一些青壮年得到军事训练,大大加强了全民素质;其次是“置将法”,每支军队都有专门的将领负责,改变了北宋初以来“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然后是“裁兵法”,北宋开国以来“冗兵”问题日益严重,据记载,王安石变法之前禁军多达一百多万人,朝廷军费开支十分庞大,王安石采取雷霆手段,直接裁军近一半,这次裁军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军”;还有“保马法”,北宋立国先天不足,燕云十六州落到了辽国的手中,宋国境内马匹稀少,“保马法”降低了养马的门槛,连百姓也能养马,马匹的数量得以提升;最后的“军器监法”,提高了兵器的产量和质量。

变法失败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司马光被任用为宰相,司马光上台之后全盘否定王安石的变法,废除了几乎所有的新法,史称“元祐更化”。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站在我们今天看来,主要是他的变法过于超前,没有足够的社会基础,加上触犯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在小编看来,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军事成就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王安石指挥王韶出兵吐蕃,收复了五州之地,约两千里。这次战役是北宋对少数民族作战获得的唯一一次全面胜利,这场战役之后北宋与西夏的格局发生改变。(小编认为王文公的军事成就并不逊色于文学成就,你们觉得呢?)

文学成就

相信大家都学过王安石的诗词和散文,比如《泊船瓜洲》《元日》等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和高中学的《登飞来峰》《游褒禅山记》等。王安石的散文多是针对当时的时事,深刻地反映了他对政治的见解;他的诗歌同样侧重于现实的描写,反映底层百姓的艰苦,比如“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就表现了他对百姓的同情;他的词不多,现今仅存二十余首,多是抒情和说理。总之,王安石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极其璀璨的一颗明珠。

小编话语

王文公出生于公元1021年12月18日,他对我国历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梁启超和胡适先生也认为王文公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时过千年,王文公不再以政治家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而是以文学家的身份向我们展示中华文化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