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也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之一。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队也逐渐南下,向着华南地区积极迈进。
在解放广州之前,刚成立不久的中央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了一连串的会议,制定了解放广州前的作战部署,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接管和落实政策,这一系列的会议史称赣州会议。会议结束后,解放军继续向广州进发,中国最后一个头等大城市将迎来解放。
一、广州历史
广州,自秦朝开始,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之一。至唐宋时期,更是设立了专门处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城市,设立了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经商的重要商业机构。
《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等多个城市被迫开放,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交流的城市。
由于对外交流频繁,广州更早吸收外来的革命风气,逐渐成为历次革命的发起之地。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广州设为市,是广东的省会。广州黄埔军校也为革命输送了许多热血男儿,广州是一座孕育革命之火的地方,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华南地区,国民政府一直在广州建立了稳固的关系,但随着南京解放,国民党更是将临时政府搬迁至羊城。
二、战前部署
由于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溃败,国民党大部分主力兵力在三大战役中早就被剿灭。蒋介石与国民党的部分高官和士兵溃退到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但并不意味着国民党就轻易投降了。当时,华南、西南和西北还散布着蒋介石的一百余万大军,而其中大部分的兵力都据守在华南和西南一带。南京解放后,国民党更是将广州设立为临时首都。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执行解放战争期间最后一次的战略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作战策略,部队马不停蹄地向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进军,企图将国民党的军队堵在国内,全面消灭残余的国民党军队。
当时,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以及同属桂系的白崇禧、粤系的余汉谋和薛岳等人盘踞广州,谋划着“巩固粤北、确保广州”的政策。
当时广东境内计有国民党军刘安祺第二十一兵团、沈发藻第十三兵团、胡琏第十二兵团等共11个军,连同其他部队约16.5万余人。
这些部队自粤北至广州设置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南雄、曲江、乐昌一线;第二道防线为英德沿粤汉铁路及其以东的翁源地区;第三道防线为广州外围,即从化、增城、博罗、惠阳地区,用以作为广州的屏障。在广州市区的防守部队则是广州绥靖公署直属的部队。
这十余万军队试图在这三条防线的基础上负隅顽抗,作最后的无谓挣扎。
当时参与解放广州等地的部队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3个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2个军和两广纵队约30万人,统一由陈赓指挥。
在参与解放广州战役前,陈赓兵团在1949年4月渡过长江后,已经飞速向南进发,追击残敌。6月23日解放南昌,部队就在赣中地区休整待命。待7月中旬中央军委发布大迂回、大包围战略后,陈赓兵团立刻投入了对广东地区解放的任务。
9月11、16、20日,新建的华南局在赣州召开了一连串的会议,赣州会议的主旨是明确如何解放广州以及解放广州后的一系列接收政策。
赣州会议结束后,华南分局的领导同志向广大南下干部传达了叶剑英对解放广州三种可能性的估计:第一种是采用“北平式”或“绥远式”的和平解放对的形式;第二种是“天津式”的,即可能与国民党打一场歼灭战;第三种是国民党放弃广州逃跑。
第一种可以减少解放军的伤亡,这是大力争取的方式;第二种方式将会把广州城打烂,但可以一举把国民党的部队歼灭,这种方式也需要战士们要积极准备好;第三种,广州虽然会顺利解放,但却使国民党的的部队保存了主力,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
三、战斗经过
赣州会议结束后,陈赓率领的部队分别沿三路向广东省进军。
其中三路兵团的具体派兵如下:四兵团为右路军;十五兵团为左路军;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由曾生、雷经天林平统一指挥。
各路部队分别于9月30日至10月10日发起行动。右路军由赣西南向粤北挺进,以主力攻克粤北重镇曲江。
另一部分兵力直插三水,切断在广州的国民党部队向西逃跑的道路。左路军从江西经翁源、新丰南下,在粤赣湘边纵队配合下,占领翁源县城,解放佛冈,向广州进逼。
10月13日,左路军解放了从化、增城、花县三座县城,同时乘胜向广州进军。南路军则从从江西进入粤北的和平,沿龙川、河源南下,直插东莞虎门,截断广州国民党部队向南逃跑的路线。
曲江的解放,深刻反映了国共两军的强弱和士气对比。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向各军后,军心振奋,各个部队都决心要用战斗的胜利来为新中国献礼。
解放曲江的部队,一口气连续赶了170里的路,以致于国民党的部队都来不及引爆那些交通要道上的炸药,来不及逃跑的国民党的士兵大部分都当了俘虏。
李宗仁对人民解放军的奋勇追击大为震惊,而余汉谋、薛岳等人还在广州召开誓师大会,声言要“誓死保卫广州”“决心与广州共存亡”。
可就在这群“高官”试图表决心与广州共存亡之际,他们便争先恐后往外逃。阎锡山逃往台湾,蒋介石于12日视察完广州后急速逃离,李宗仁则是前往广西。
带着决胜之心的陈赓部队迅速向广州逼近,却突然收到了林彪发来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原来是命令四兵团主力原地待命。
这封电报事发突然。原来林彪判断广州的敌人可能会向广西撤退,于是希望命令部队原地待命,再往广西进发,追击敌人。
但是陈赓研判其所获情报,广州的守敌可能进行一阵抵抗后,就会向海南岛或者海上逃跑。再加上部队正在快速进军,不宜让行军暂停前进。
陈赓立即将与林彪的分歧向毛泽东请示,经多方研究后,毛泽东同意陈赓的考虑,并电“你们十一日二十一时电的意见很好,即如敌守广州或我军有可能在广州或广州以外求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则陈邓两兵团仍继续向广州前进。但请陈邓注意先以必要力量直出广州、梧州之间,切断西江一段,断敌西逃之路,不使广州敌向广西集中。”
陈赓在得到中央军委指示后,电令各部队继续向广州急进。当得悉国民党准备放弃广州的情报后,四野十五兵团领导人邓华、赖传珠、洪学智立即于10月14日中午发出电报,要求迅速攻占广州。一二八师和一三二师火速向广州攻击前进。10月14日19时30分,一二八师由北郊进入广州市,一三二师由东北郊进入广州市沙河镇,其他部队随后跟进。
国民党的守备广州的敌人不敢屈服,试图通过炸毁了广州市内珠江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海珠大桥,来延缓人民解放军的进攻。此外,国民党的守敌还炸毁了白云机场、天河机场和石井、石牌、黄埔等地的仓库。
原来早在广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就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行动口号,试图破坏粤汉铁路、天河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搬运广州部分企业的机器到香港和海南,还将搜刮来的存粮和银圆分批运往海南。以上都是国民党残敌试图搬空广州,让解放军得到一座“空城”。
但其实早在国民党可能撤退广州之前,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就有计划地开展了保护广州城的斗争。
他们一方面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蓄意破坏的阴谋,号召全体人民起来保卫人民自己的财产;另一方面周密布置了在各大厂矿企业和大专院校的护厂护校斗争,发动群众奋起保护广州的重要企业和城市公共设施。
因此除了海珠桥被炸毁以外,广州大部分重要设施都没有遭受破坏,广州城整体也没有遭受损坏。
另外,国民党广州市保安警察部队、市府常备自卫队2000多名官兵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动和领导下起义。这些起义的部队,在解放军未进驻前,就在广州担任起了警戒和保卫的任务,维护广州社会治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0月15日,解放军占领了市区内的全部重要目标。长提大马路的东亚酒店(现东亚大酒店)悬挂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也是广州公开悬挂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广州城全面解放。
四、战斗总结
整个广州解放相对来说是有序与和平的,并没有出现重大的伤亡。除了海珠桥被炸毁时,出现了2000余百姓的伤亡以外,广州的解放在整体上并没有大的伤亡。
11月4日,历时34天的广东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以伤亡1700余人的代价,解放了除钦州、合浦(今均属广西)地区和雷州半岛以外的广东大陆。整个战役总共歼灭敌人六万二千余人,陈赓各部歼灭敌人四万九千多人。
广东战役的获胜,堵住了国民党残余敌人从广东沿海逃跑的可能性,也完成了向白崇禧集团的保卫,对于解放海南岛和解放广西都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