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属于哪个市 、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伊春市的县级政区

时间:2024-07-25 08:18:21

黑龙江省北部1地区3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伊春市

大兴安岭地区

1964年,中共决定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以黑龙江省呼玛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各一部分区域,设立大兴安岭特区。特区人民委员会与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政企合一”,驻加格达奇,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双重领导。特区下设松岭、新林、呼中、塔河4个县级区。1970年,大兴安岭特区改设大兴安岭地区,将黑河地区所属的呼玛县和呼伦贝尔盟所属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大兴安岭地区。至此,大兴安岭地区共辖1县2旗6区。1979年,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至2021年,大兴安岭地区辖2县4区,代管漠河市。

漠河市:以境内漠河命名。汉晋属鲜卑,隋唐属室韦,金属上京蒲峪路,元属岭北行省,明属奴尔干都司木河卫,清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为索伦部游猎之地。1888年于老沟开办漠河金矿。1908年置漠河直隶厅,1909年设置漠河总卡官,1914年改设漠河设治局,1917年始设漠河县。1929年由黑龙江省直辖。1934年改隶伪黑河省。1945年抗战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1947年并入呼玛县。1981年复置漠河县。2018年,漠河县改设县级漠河市。

呼玛县、塔河县:县因呼玛河得名。汉代至明代,呼玛县隶属与漠河县相同。清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1727年于呼玛尔城设置呼玛尔卡伦。1909年于呼玛尔河口设置呼玛尔河总卡官。1912年设置呼玛厅设治局。1914年始设呼玛县,1929年设鸥浦县,两县由黑龙江省直辖。1934年划归伪黑河省。1945年抗战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1947年鸥浦县和漠河县并入呼玛县,改隶黑河专区。1981年,呼玛县析出部分区域设立塔河县。

加格达奇区、松岭区: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成立加格达奇林业局,年末,设置加格达奇镇。1964年,加格达奇镇行政权交给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地属权仍属鄂伦春自治旗。1970年,加格达奇镇改设县级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加格达奇区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79年,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申报中央,申请索回加格达奇地区的行政权,经国务院批准,从1980年起,黑龙江省每年划拨税款700万元,按季度直接拨付给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一定五年不变。

新林区、呼中区:两区都在呼玛县境内。1965年,成立新林区,1968年成立呼中区。

黑河市

1945年11月初,中共嫩江地区工委派干部到达黑河,成立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始冠“嫩江省”,同年12月改为黑龙江省政府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驻瑷珲县黑河镇。1946年8月,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改为黑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黑河镇,辖瑷珲、等7县。1947年2月,黑龙江、嫩江两省合并成立黑嫩联合省,全省划分为5个专区。第五专区设在黑河,管辖原黑河行政区所属各县。同年9月,黑嫩联合省重新划分为黑龙江省和嫩江省,原第五专区改为黑河专区,隶属黑龙江省,管辖瑷珲等4县。1950年黑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黑河专员公署。1954年,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后,仍保留黑河专区。1967年4月,黑河专区遂改为黑河地区。1993年2月,黑河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黑河地区,设立地级黑河市。至2021年,黑河市辖1区3县,代管3县级市。

爱辉区:爱辉区由原瑷珲县演变而来,原称“大黑河屯”。1685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由江东旧瑷珲城迁往江西新建瑷珲城。1913年始设瑷珲县,驻瑷珲城,隶属黑河道。1933年,伪瑷珲县公署迁驻黑河。1934年,瑷珲县改归伪黑河省管辖。1945年,瑷珲县隶属黑河地区。1956年,瑷珲县更名为爱辉县。

1980年,爱辉县析置县级黑河市,1983年,爱辉县并入黑河市。1993年,县级黑河市改设地级黑河市爱辉区。

逊克县:由逊河和奇克两县合并而成。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为鄂伦春族游牧地。1929年始设奇克县,1931年设置逊河县,两县均隶属黑龙江省。1943年,将逊河县和奇克县合并为逊克县,隶属伪黑河省。1945年隶属黑龙江省。1946年改归黑河专区。1947年,乌云县并入逊克县。

孙吴县:相传此地原有孙、吴两姓人居住,故命县名“孙吴”。原为瑷珲县境内的一个村落,后划归龙镇县。1937年,将瑷珲县和龙镇县各划出一部分区域,设置孙吴县隶属伪黑河省。1945年,改属黑龙江省。

北安市:1910年,设龙门招垦局,1917年设龙镇县,隶属黑龙江省。1932年龙镇县公署迁至北安镇,1939年更名为北安县,改归伪北安省管辖。1945年划归黑龙江省管辖,省政府驻北安县。1956年,通北县并入北安县;1958年德都县并入北安县。1960年,北安县改设县级北安市,由黑河专区管辖。1963年,北安市分设北安县和德都县。1983年,北安县再次设立县级北安市,后由黑河市代管。

五大连池市:1719年—1721年,原德都县境内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岩浆堵塞了白河而形成5个串珠状堰塞湖,俗称“五大连池”。1976年设德都县五大连池镇,1980年设立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1983年,划出德都县五大连池镇及周边地区,设立县级五大连池市,隶属黑河地区。1996年,德都县并入五大连池市。

嫩江市:县以嫩江得名。1908年置嫩江府,1913年,嫩江府改设嫩江县,隶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管辖。1947年,曾隶于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第二专区。1949年,黑龙江、嫩江两省合并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2019年,嫩江县改设县级嫩江市,由黑河市代管。

伊春市

伊春市,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为原始森林地区。清代,先后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和呼兰副都统。清末民初,划归汤原县。1945年春,伪汤原县公署于伊春设立伊春街。1949年设置伊春镇。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下设南岔等5个森工分局,同年,将汤原县伊春林区划出,成立伊春县,由松江省直辖。1954年,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7年,伊春县改设伊春市,由黑龙江省直辖,1958年,改隶松花江专区。至1960年,全市设16个林业区。1964年,伊春市改设伊春特区,试行“政企合一”的体制,“实行双层领导制度”,有关企业工作以林业部为主,有关地方工作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为主。

1970年,设置伊春地区,辖15区2县。1979年,伊春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伊春地区,恢复地级伊春市。至2021年,伊春市辖4区5县,代管1县级市。

伊美区:伊春区名源于伊春市名。“伊春”系满语“衣料毛皮”之意。原属汤原县南岔区。1952年,划归新设置的伊春县管辖,1955年改设伊春镇。1957年,伊春撤县设市;将乌马河、乌敏河、伊春3镇合并设立伊新区。1965年,伊新区,分设伊春镇和伊东区。1967年10月,撤销伊春镇,设立伊春区。2019年,将乌马河区、伊春区、美溪区,合并设立伊春市伊美区。

乌翠区:原为汤原县南岔区,1952年划归伊春县管辖,1953年设置翠峦镇。1957年伊春撤县设市后,改设翠峦区。2019年,将原翠峦区和原乌马河部分区域合并设立乌翠区。

友好区:原为汤原县地,1953年建立林业局,时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三周年纪念日,故命名友好森工分局。由此演变为地名。1964年设立友好区,隶属伊春特区。1969年,双子河区并入友好区,隶属伊春市。2019年,上甘岭区并入友好区。

金林区:原为汤原县南岔区属地,1952年10月划归伊春县,1957年撤县设市后,划归美溪区。1969年,将美溪区管辖的西林地区划出,设置西林区。1983年,将大丰区更名为金山屯区。2019年,将西林区和金山屯区合并设立金林区。

嘉荫县:1929年始设佛山县。1955年,佛山县更名为嘉荫县,以南境嘉荫河得名。1970年,嘉荫县由黑河地区划归伊春地区,1979年隶属伊春市。

汤旺县:1957年建立东汤林业局筹备处。1958年东汤林业局筹备处与乌敏河承建单位合并,组建东风林业局。1964年成立伊春市东风区,1967年设立伊春市乌伊岭区。2019年,原汤旺河区、乌伊岭区合并组建汤旺县。

丰林县:2019年,将原伊春市新青区、红星区、五营区合并组建丰林县。

大箐山县:原属汤原县南岔区属地。1952年划归伊春县管辖,翌年春设置带岭镇,1957年改设带岭区。2019年,将原属伊春市的带岭区和原属铁力市的朗乡镇合并组建大箐山县。

南岔县:1905年为汤原县属地,1946年南岔属汤原县第五区。1952年南岔并入伊春县,设第二区。1957年改设南岔区。1969年浩良河区并入南岔区。2019年南岔区改设南岔县。

铁力市:清代先后属呼兰城守尉和呼兰副都统管辖,为鄂伦春、蒙古族游牧之地。1915年,设置铁骊设治局。1933年改为铁骊县。1943年将庆城县与铁骊县合并为庆安县。1946年从庆安县复析铁骊县,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铁骊县更名为铁力县。1958年铁力县并入庆安县。1962年,从庆安县复析铁骊县,隶属松花江专区。1965年改隶绥化专区。1970年划归伊春地区。1988年,铁力县改设县级铁力市,由伊春市代管。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系达斡尔语“奇察哈里”的转音,意为“边疆”或“天然牧场”。汉晋属夫余,隋唐属室韦,辽属东京道和上京道,金属蒲峪路和乌古迪烈统军司管辖,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为奴儿干都司福余卫辖地,清初为达斡尔、锡伯族狩猎游牧之地。

1674年,清廷将吉林水师营部分兵丁移驻嫩江西岸齐齐哈尔屯。1691年,清廷在江东卜奎站建城,仍以齐齐哈尔名城。1699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从此齐齐哈尔便成为黑龙江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1907年,裁将军改设行省,并由清廷开为商埠。中华民国成立后,齐齐哈尔城为省、道、县公署驻地。1924年,于齐齐哈尔设省城市政公所。1932年,设立省城市政局。1936年改称齐齐哈尔市公署。

1945年,隶属嫩江省管辖。1949年,黑、嫩两省合并后,隶属黑龙江省。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在省境西部设立嫩江专区,管辖嫩江等10县(旗),专员公署驻齐齐哈尔市。1958年,将省直辖的齐齐哈尔市和绥化专区的北安县划归嫩江专区管辖。1960年,撤销嫩江专区,与齐齐哈尔市实行地市合并,将原嫩江专区所属的嫩江等12县(自治县)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1961年恢复嫩江专区,将齐齐哈尔市及其领导的12县(自治县)划归嫩江专区管辖。嫩江专员公署驻齐齐哈尔市。1964年齐齐哈尔市改由省直辖。1967年,嫩江专区改为嫩江地区。1985年,嫩江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嫩江地区所辖市县由地级齐齐哈尔市管辖。至2021年,齐齐哈尔市辖7区8县,代管1县级市。

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以上7城区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设置的老城区,其来源主要是从龙江县析出、划归齐齐哈尔市的区域。城区面积较小,建制变动复杂,故从略。

龙江县:清代,今龙江县东部和北部地区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西南部为札赉特旗游牧地。1913年始设龙江县,县署驻齐齐哈尔城。1954年划归嫩江专区,同年10月,将达斡尔族自治区、昂昂溪镇、富拉尔基镇和榆树屯、达呼店等地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将第十区分别划归泰来县和杜尔伯特旗管辖。1956年,景星县并入龙江县。1958年9月,将朱家坎镇改为龙江镇,同年12月将碾子山镇划归嫩江专区管辖,后划归齐齐哈尔市。1985年起划归齐齐哈尔市。

依安县:依安一带,原系依克明安旗故地,并以此命名。1923年,设置依安设治局,将拜泉、林甸、龙江3县和依克明安旗各一部分地方划出为依安设治局管辖区域。1929年,依安设治局晋升为依安县。1947年依安县改名泰安县。1952年,恢复原名依安县。

泰来县:原名“泰来气”系蒙古语“他拉戏”音转,意为“栽花先生“。清初为科尔沁蒙古十旗的札赉特旗游牧地。1913年,将杜尔伯特、札赉特两旗屯垦局合并设置泰来设治局,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17年,泰来设治局升格改设泰来县。1949年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隶属嫩江专区。1985年起划归齐齐哈尔市。

甘南县: 甘南,“甘”为“甘井子”,“南”指位于海拉尔之南。清代,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为布特哈游牧地,清末放荒招垦,设立荒务机构。1914年,设甘井子佐治局,隶属龙江县辖地。1933年改为甘南县,1949年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85年划归齐齐哈尔市。

富裕县:“富裕”系“乌裕尔”转音,因乌裕尔河流经境内而得名。清末民初,今富裕西部属龙江县,东部属依克明安旗。1929年,由龙江县析置富裕设治局,1933年改为富裕县,1948年依克明安旗并入富裕县。1949年归黑龙江省管辖。1985年划归齐齐哈尔市。

克山县:克山一带,清代属布特哈游牧地。1915年于讷河县属三站地方设置克山设治局,同年改设克山县,因境内有“二克山”得名。1945年,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划归嫩江专区。1985年划归齐齐哈尔市。

克东县:克东,因其地位居克山县之东,故名。清为布特哈游牧地。民国初期先后属讷河、克山县管辖。1929年,将克山县东部划出设置克东设治局。1933年,将克东设治局改为克东县,1945年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划归嫩江专区,1985年划归齐齐哈尔市。

拜泉县:拜泉,以城西南“巴拜泉子”(俗称大泡子)得名。清初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地,清代中叶以后属依克明安旗辖地,清朝晚期黑龙江将军始放巴拜荒段。1906年设置拜泉县,隶属海伦直隶厅管辖。1945年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划归嫩江专区,1985年划归齐齐哈尔市。

讷河市:以讷谟尔河得名。清初分属齐齐哈尔、墨尔根副都统辖区,为布特哈总管所属游牧区。1907年设立讷谟尔河荒段巡防局,1910年于东布特哈总管辖境设置讷河直隶厅。1913年将讷河厅改为讷河县。1945年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划归嫩江专区,1985年划归齐齐哈尔市。1992年,讷河县改设县级讷河市,由齐齐哈尔市代管。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