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的目的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时间:2024-08-04 10:17:11

1、(立法目的及根据)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本条释义】

本条规定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规定了刑法的目的。根据本条规定,刑法的目的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中,“惩罚犯罪”,就是通过刑法,规定什么是犯罪,哪些是犯罪,犯什么罪,应处什么样的刑罚。“保护人民”,不仅保护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等合法权利不受侵犯,还保护包括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安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遭受破坏。二是规定了制定刑法的根据。其中,宪法是我国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宪法关于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是制定刑法所必须遵循的。刑法规定及其解释,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就是违宪行为。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是刑法制定和修订的实践根据,既我国制定刑法必须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系统地调查研究现实犯罪情况和发展趋势,在认真总结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和对策的基础上,将其具体化为刑法规范,并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型犯罪,适时对刑法进行调整,以适应实际的需要。

2、(刑法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本条释义】

从本条规定来看,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惩罚和保护两个方面,即通过惩罚犯罪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刑法惩罚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也就是说,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要严重。这也是刑法任务区别于其他部门法任务的重要方面。其具体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我国刑法将“危害国家安全罪”列为各类犯罪的首位,对之规定了严厉的刑罚,体现了对危害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犯罪行为从严惩办的精神。

二是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证,因而,保护公共财产是我国刑法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包括:(1)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2)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3)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4)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票、股份、债券和其他财产。

三是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并规定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本条规定也是宪法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刑法对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犯罪(如故意杀人、强奸、绑架等)都规定了严厉的刑罚,直至适用死刑。对于侵犯公民依法参加国家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刑法在分则中规定了破坏选举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侵犯通信自由罪等罪名及其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外的权利,如婚姻自主权、年老、年幼、患病的家庭成员有受扶养的权利等,刑法也要予以追究。

四是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全国工作的大局。当前,我国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是刑法的一项重要任务。

3(罪刑法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