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觉得这水浒人物系列,在写完燕青之后,应该是告一个段落了,但是昨天看了几集新版《水浒》,就忽然决定再写一个,今天来讲讲水浒中的一个‘怂’人,青面兽杨志。
说起这个杨志啊,还真是不好说,明朝李贽的评价是,“杨志是一勇之夫,如何济得恁事也!须以思结这十四人,方可商量事体,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一味乱打众人,自然拗起来。虽然由你智勇足备,亦不能跳出这七个人圈套了。徒自作恶耳,蠢人,蠢人!”
而金圣叹是怎么说的呢?“既已这厮,则应削其官矣,仍称之为制使、提辖者,所以深许杨志、鲁达之为边庭有用之才,不得已而至于绿林,而非其自为绿林也。”
其实纵观李贽和金圣叹的评价都确定了一点,杨志是真有本事的,但是他这人属于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这么一位,从他出场那“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就显露出晦气满面,也决定了他英雄末路的悲剧形象。
不过要说起杨志这出身也确实是够厉害的,他乃是天波杨府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书中原文的描写是,“曾向京师为制使,花石纲累受艰难。虹霓气逼斗牛寒。刀能安宇宙,弓可定尘寰。虎体狼腰猿臂健,跨龙驹稳坐雕鞍。英雄声价满梁山。人称青面兽,杨志是军班。”
听起来这么一个英雄非常的人,为什么要说他怂?这里就给大伙儿说一说。
杨志一出场,先是跟林冲比划了一下,不打不相识,接着就把自己的苦水吐了出来,原来他是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后来去押运花石纲,谁知道在黄河里翻了船,他不想着承担责任回去报告,直接跑路了。
本来在黄河里,这天气原因很正常,遇到大风,打翻了船,才失陷了花石纲,错确实是有,但是不是什么塌天大祸,至少罪不至死,而且可以说半分之九十不是他的错,你杨志要是还想在体制内混,就回去一五一十把事说清,不过这一出了事就跑,这不是怂是啥?
后来,好不容易得到了梁中书的赏识,这梁中书我以前说过可不一般,是蔡京的女婿,而且这梁中书也真是打心眼里喜欢杨志,所以派他押运生辰纲,到这儿我只能说杨志是个把倒霉诠释到极致的人,这一次押运生辰纲又出了岔头,半路上被晁盖等人给劫了,结果呢,他自己觉得没脸去见梁中书,又选择了跑路。
我们印象中的梁山好汉应该都是铁骨铮铮,人倒架不倒的那种,可杨志这么“怂”的表现,实在让人有点儿理解不了。
首先来说,杨志是一个没朋友的人,纵观《水浒》全书,似乎很少看到他和别人倾心相交的时刻,在书里第十二回,他求官被高太尉拒绝后,盘缠使尽,无奈只能卖刀,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杨志当年是殿司制使,工作单位可就在东京,所以这也是梁中书为什么会说以前就认得他。然而自己工作了这么多年,紧要关头,却连一个能够求告的朋友都没有,俗话说,那秦桧还有仨朋友了不是。
再者,杨志还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没有在酒桌上谈笑风生,没有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闪耀时刻。他的形象总是给人感觉那么的郁郁寡欢。他究竟有没有快乐的时光呢?我想或许是有的,就是那受梁中书赏识的那段时光吧?
最后,杨志还是一百单八人中想过要自杀的人,咱们来看原文,“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曳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遇事爱逃避、人际关系一般、精神状态经常抑郁、有悲观厌世的时刻,这就是杨志的主要性格特征。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心理上有问题的人。
杨志的人格具有自我毁灭取向,最早是佛洛依德说的。佛洛依德提出了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本能,另一种是死本能,死本能是一种走向死亡,回到一种古老、初始的状态的冲动,睡眠与死亡就像是黑暗但温暖而又平静的子宫,没有压力,没有冲突,人能够逃避一切痛苦。
自我毁灭式的人格,是一种不愿当失败者的心理防御,当自我评价和现实总是不符,当人生总是面对否定和失败时,人就很容易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在押运生辰纲的过程中,杨志对军士们的严厉与刻薄,似乎是在故意把人心往散了搞,最终让整个队伍离心离德。其实这种“不信任”,正是自毁型人格的伪装,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让对方难以忍受,最终把事情搞砸,最后还要制造出一个是对方背叛了自己的解释。
而且具有自我毁灭取向的人的情绪和行为总是会极端化,因为对自我认知比较模糊,所以人际关系也很容易恶化,很难发展起长期稳固的亲密关系,而杨志的“没朋友”正好符合这一特征。
自毁型的人一旦走了大运,万事顺利甚至相啥来啥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这不真实,接着就开始作死。你看这杨志被梁中书赏识,这是他人生中少有的高光时刻,然而这幸福刚来没一会儿,他马上就开始“作”,让他押运生辰纲,只因为配备不合心意,就一而再的撂挑子。这样的下属,上级心目中又会对他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从一个朝廷武将到一个失败的逃兵,从杀人犯到配军,从占山落草到最后上梁山,其间杨志曾好几次提到了自己的祖先,这也难怪,谁让他的祖辈名头实在是太过辉煌,所以能让他充满骄傲的说出“洒家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然而,也许正是这祖先的荣耀,才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心里想要“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现实中面对的却又是种种困境和败局,这种纠结和惭愧,正是促成他自毁型人格的最重要原因,杨志的人生之路不仅离祖辈的期望越来越远,还让自己心中的纠结与压力越来越重。
最后在征方腊的途中因患病留在丹徒县,随后病逝,我想这恐怕三成是身体上,七成该是心理疾病吧,所谓郁郁寡欢,忧闷至死,可能是对杨志也未必不是一个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