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也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在东莞虎门镇集中销毁鸦片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华。6月,英军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战争失败,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
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年5月29日—31日,广州城北小村庄三元里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封五军主将,并颁布简明军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主义统治;与此,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引发了天京事变,元气大伤。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
1860年,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疯狂抢劫珠宝,之后将其焚毁。
1858年,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
1860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又称自强运动,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以及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邮政、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分类思想:“师夷制夷”、“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曾国藩: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轮船招商局
左宗棠:1866年,福州船政局;张之洞:1890年,汉阳铁厂
开创《申报》和《万国公报》报刊;选派留学生,向欧美派遣幼童出国留学
1862年,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
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的一次战争
1885年6月9日,签订《中法新约》,法国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清朝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等
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8年:戊戌变法
又称百日维新,晚清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利益而遭强烈抵制。9月21日慈禧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梁逃出国,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900年: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习练义和拳号称“义和团”的农民纵火烧毁教堂等,进攻租界。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主要国家,以镇压义和团之名,瓜分掠夺中国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荷、西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晚清由孙中山领导组织的一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
兴中会: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立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4月黄兴率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收归“国有”;旋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
激起各地人民反对,保路风潮随之兴起,四川等地区激烈;上奏请清廷收回成命遭申斥后,民众相继罢工、罢市、罢课,拒交捐税。组织保路同志会,群起抗粮抗捐和暴动。
7月15日川督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查封同志会和铁路公司,并用武力镇压请愿群众,死伤数百人,造成“成都血案”。四川保路运动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导火线。
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系列全国性革命事件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武昌起义:10月10日爆发,辛亥革命的开端;各省县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建立。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简称“民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举行典礼,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公布实施宋教仁起草制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13日,孙中山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任。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
概括: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袁世凯对内镇压国民党,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1913年:二次革命(赣宁之役)
3月,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在正式国会选举取得胜利,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以暗杀手段除掉政敌,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杀身亡;
4月,袁世凯非法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与此,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7月初,袁世凯命令部队开赴九江,水陆两路向赣军林虎旅驻地逼近挑衅。12月林虎旅被迫自卫反击,揭开了民国史上“讨袁之役”的帷幕。
同日,江西都督李烈钧率部占领湖口炮台,檄告中外,宣布江西独立,电告讨袁;南方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与北洋军展开作战;
9月,国民党力量涣散,被袁击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等逃亡日本。
袁世凯复辟:
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进一步破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取消国会和责任内阁,实行独裁统治。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废共和称帝,为取得日本政府对复辟的支持,5月与其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
护国运动: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
1915年12月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出兵讨袁。
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6年,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数月后病逝。
1917年7月,军阀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北京拥戴溥仪复辟,持续了12天。
1915-1923年: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基本口号:“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即提倡民主和科学
起因: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1916年,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1917年,举起“文学革命”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7年爆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庆祝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
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学生罢课示威,全民罢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结果: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签凡尔赛条约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口 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年:中共一大,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2月7日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1924年:国民党“一大”
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孙中山主持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展成新三民主义;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26年—1928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发动的统一战争。
主要对象北洋军阀:一占据豫、湘、鄂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二占据东北各省和京、津等地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连同统治山东的张宗昌军队;三占领赣、闽、浙、苏、皖5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
1926年7月,广州誓师,起兵北伐,在连克南方多地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张作霖撤往东北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2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集团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以暴力手段“清党”,背叛革命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保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7月15日: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由动摇走向反动,召集“分共”会议,作了“分共”的报告,决定同共产党决裂。
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逮捕、大屠杀。至此,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
1927年:八七会议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批判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职务,选出了新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领导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举行的武装起义。之后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井冈山会师
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1929年:古田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龙岩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
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
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简称“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
1932年: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
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展开多次战役。
2月14日,以张治中为军长的第五军增援十九路军参战。3月3日,日军发表停战声明,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5月5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伪满洲国成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
1932年3月9日,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撺掇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满洲国”政权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
1934年—1936年: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结束。
二万五千里长征:瑞金起程→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西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将台堡会师
1935年:遵义会议
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情况下,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以及其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包括察东事件、河北事件、张北事件、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香河事件等。
1933年《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开始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实行“自治”,并通过收买汉奸和鼓动“防共自治运动”实施计划。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因此被称为华北事变。
1935年:一二·九运动
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1935年:瓦窑堡会议
12月17日至25日六届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12月25日,蒋介石获得释放,事件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陪蒋介石夫妇回到洛阳,后转飞南京。
12月26日,到南京后,张学良不幸被扣,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6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的严辞拒绝。随后,日军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七七事变” 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0月,在南方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国共合作、坚决抗战的诚意。(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
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8月13日,日本军舰突然以重炮向上海闸北轰击,海军陆战队也向闸北、江湾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此即八一三事变。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开进上海市区,上海全部沦陷。
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战役持续三个月,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洛川会议
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制定的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
1937年:平型关大捷
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配合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聂荣臻率一部分部队和军政人员留驻五台山,开展游击战争,创立了晋东北、察南、冀西三个游击区。
11月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初步形成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
1937年:忻口会战
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
1937年:南京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中失利,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松井石根和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遇难人数超过30万。
1938年:徐州会战
1月至5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展开的大规模防御战役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6日始至4月15日,由李宗仁等抗日将领指挥,由临沂大战
、滕县战斗、台儿庄战斗等部分组成
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改变了国际视听。
1938年:武汉会战
6月11日-10月27日,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江西、安徽、河南、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此战日军攻占了武汉,但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等投靠日本的中国国民党党员为首建立的政权,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名,实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扶持的傀儡政权之一。
3月30日,南京举行所谓“国民政府”还都仪式,正式成立傀儡政权,汪精卫担任该政权的“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长,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主席,周佛海、李士群为主要成员。
1943年,林森在重庆车祸身亡后,渝方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同时在南京"转正"。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病死,陈公博继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伪“国民政府”宣告解散,以陈公博为首的一批汉奸头目先后被处决。
1940年: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1941年: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污蔑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将抗战以来华北、华中各地磨擦事件的产生原因归结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等复电,驳斥反共诬蔑,同时表示为顾全抗日大局,可将皖南新四军移到长江以北。
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奉命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8日,陷入重围。在叶挺指挥下,新四军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叶挺与顽军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杀害。
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要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44年,解放区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年:日本投降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9月2日上午9时,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10月25日,中国国民政府在台湾(即台湾光复)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1945年: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共产党和国民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全面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即“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9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1947年:挺进大别山
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8月7—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击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涉过黄泛区,跨过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天然屏障,南征进入大别山,先后解放11座县城,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 地 点:今辽宁省、吉林省
主要指挥官:林彪、罗荣桓; 结 果:东北野战军获胜,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地 点:淮海地区
主要指挥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结 果:中国人民解放军胜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 地 点:张家口、天津、北平一带
主要指挥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结 果:中国人民解放军获胜,张家口、天津、北平解放
1949年: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 至 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解放江南大部分地区,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国民党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的统治推翻了。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召开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通过了有关国旗、国歌、纪年的决定以及决定将以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
1949年:开国大典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
下午3时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