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这群上海交大人把岗位定在联合国

时间:2025-03-31 16:12:00

从上海交通大学全球胜任力教育的课堂到联合国各相关机构的办公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国际组织作为自己的职业起点。今年以来,众多上海交大人以不同身份踏上去联合国服务的征程——有人已在非洲草原的粮农一线扎根,有人正为远赴北欧整理行囊,也有人因驻外实习错失了毕业典礼……在这个毕业季里,他们正以全球视野和交大的学术基因,书写着世界议题的出色答卷。

那里的工作不只是职业

作为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廖杰雷现工作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肯尼亚办事处,投身非洲可持续农业实践。面对全球超7亿人口深陷饥饿的严峻现实,他深入肯尼亚的田间地头,协调气候韧性项目、调研旱地农业技术,将学术理论与非洲需求相结合。从实验室到东非草原,他见证了全球治理的真相——不是云端的高谈阔论,而是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与农民共同握紧同一把锄头。他说,在那里的每一份工作都不只是职业,而是青年理想与世界脉动的同频共振。

培养跨文化视野与能力

即将于4月赴联合国粮农组织驻非洲办事处实习的凯原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苏鑫,将专注数据统计领域的工作,承担制作、审阅数据报告及项目支持工作。临近毕业时,小苏了解到交大与FAO的合作项目,认为这是一个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好机会,既能够睁眼看世界,获得超越一般旅行的真实社会认知,同时还能培养跨文化的适应能力。“越长大越发现,人生的轨迹往往不是完全由自己规划好的,而是一次次在旅程中不断经历、遭遇、偶遇与选择的过程。”在联合国机构的工作中成长,这是苏鑫收拾行囊时的坚信与期望。

献给毕业季的最好礼物

张超越的毕业季定格在厄瓜多尔的阳光里。作为文创学院22级学生,他在联合国难民署驻厄瓜多尔代表处担任公共信息实习生,用镜头记录社区故事,用文字编织世界脉搏。每一张照片、每一篇报道,都是他工作的成果,满载着异国土地上真实流淌的生命力。小张说,选择这样的远行,既是一次机缘,也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

随身带着两本笔记

在北京亮马河畔的联合国办公楼内,邹莅尧的工位上摆着两本笔记:一本记录着对上海社区生活的观察,另一本记载着12个国家的治理实践。这位上海交大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以九个月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习经历,诠释了中国青年如何用“榫卯智慧”参与全球治理。他说,工作的岗位再远,也永远忘不了交大这片学术沃土。

原标题:《毕业季,这群上海交大人把岗位定在联合国》

栏目编辑:郜阳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制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