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自闭症日(4 月 2 日)到来之际,由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主办、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承办的 “党建引领 以爱育爱” 世界孤独症关爱日宣传教育活动,于近日在广东省育才幼儿园二院举行。本次活动以 “医教康融合赋能 协同育人新路径” 为主题,吸引了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残联、多所高校及医疗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与融合教育的创新模式。
活动现场,医疗、高校及幼教资源实现了有机联动。50 多对特殊儿童亲子家庭与省育才幼儿院二院的普通幼儿一同参与其中,共享欢乐时光。在 “趣玩科学” 实验室里,孩子们齐心协力完成趣味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美术室中,特殊儿童与同伴携手合作,共同绘制出 “童梦探奇” 的美丽画卷;户外游戏区,“牵手同行 悦享游戏” 的融合式自主游戏让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在互动中增进了友谊。

孤独症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过生日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陈继山在活动中指出,医教结合、康中促教、教中融康的 “医教康一体” 模式,为特需儿童提供了全面、综合的支持与帮助。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完善特需儿童康复联动机制,还能有效促进他们在身心、认知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通过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推动跨学科、多领域的深度协作,帮助特需儿童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为特需儿童创造平等的教育环境,拓宽社会支持渠道,促进他们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从而构建起特需儿童全方位康复与教育的崭新路径。

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打开了接触多元化社交场景的大门,使他们能够与普通孩子进行自然互动。以孤独症儿童为例,他们在社交沟通方面往往存在显著障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徐宁介绍道:“孤独症孩子通常以视觉优先,单纯的口头指令可能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但他们会模仿看到的行为。因此,融合教育在帮助孤独症孩子养成正确行为习惯、培养语言沟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在社会交往、沟通能力以及行为养成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徐宁进一步表示:“让孤独症孩子融入正常孩子的环境,他们能够模仿正常孩子的眼神交流、笑容展现等行为模式。如果彼此相处融洽,其效果远远优于单纯依靠药物治疗。” 早期开展融合教育,对孤独症孩子及其家庭来说意义重大。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研究中心主任金宇认为,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在一起,共同感受快乐,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中,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不会说话、生活习惯不好等常见问题,专家们从专业角度给予了切实的支持。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公众更好地认识孤独症,还能从社会层面引导人们理解、支持和帮助这些孩子,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早期干预。

孤独症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午餐

活动现场,眼科、儿科专家团队为家长们提供了专业的咨询服务。此外,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还精心开展了 “爱眼护眼” 科普讲座,讲座内容全面覆盖了特殊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
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副院长何金妮表示,真正的包容是让特殊儿童不被 “特殊化”。展望未来,随着医教康三方资源的深度整合,融合教育系列活动的常态化推进,孤独症的应对策略将逐步转向多元化、全链条的赋能模式。
文|记者 秦小杰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