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带你了解“数智香江”

时间:2025-04-06 10:38:00

维港帆动,香江潮涌。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召开在即,这场数字文明的对话,将见证怎样的香江故事?

或许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当坐标,试着勾勒出香港从传统枢纽向数智高地跃迁的发展路径。


数据1:近4700家初创企业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2024年初创企业统计调查”显示,2024年,香港的初创企业数目达到4694家,较2023年增加10%并创新高。

与此同时,香港两大创科旗舰——科学园和数码港已汇聚超过8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且数目尚在持续增长;“产学研1+计划”打通高校与产业的“最后一公里”,目标是以100亿港元资助不少于100支高校科研团队;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则瞄准高附加值产业,推动“实验室创新”向“车间落地”加速转化……

香港的创科土壤,正从零散“盆景”蜕变为系统“风景”。


数据2:30亿港元支持算力发展


人们常说,算力是人工智能的“水电煤”。2024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30亿港元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向本地院校、研发机构及重点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其用好超算中心算力资源,实现更多科研突破。

据介绍,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已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沙岭数据园区将联动大湾区,构建区域算力“一张网”……

从本地创新的“引擎”到亚太算力的“枢纽”,香港正积极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夯实地基。


数据3:超5000个开放数据集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血液,开放与共享是其价值释放的前提。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介绍,过去这些年,香港特区政府已向社会开放超5000个公共数据集,覆盖交通、医疗等民生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落地后,更是为大湾区跨境个人信息流动搭建了高效、安全的桥梁,推动了区域内各行业的协同发展。

从破解“数据孤岛”到打造“全球数据港”,制度优势正在香港转化为数字经济的现实动能。

香港科学园“金蛋”——高琨会议中心 图源:人民网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紧贴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策略,并通过一系列创科发展措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蓬勃的创科生态圈和具有香港优势的新实体经济。”孙东表示,香港的数智化转型,始终紧扣“国家所需”与“香港所长”,比如超算中心破解算力瓶颈、数据协议打通要素流通、河套合作区探索协同创新等。

这种“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双向赋能,让香港既能汇聚全球资源,又能服务内地企业“出海”,更是在亚太数字合作中扮演关键支点。

4月14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将在香港启幕,凤凰卫视作为大会支持机构,将以多维视角进行深度报道。这场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题的四月之约,不仅是香港展示其在数字经济和创新能力方面绝佳的契机,更是全球多方共商技术普惠、安全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赋能千行百业?数字金融如何跨越鸿沟?智慧城市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这些全球性议题,将在香江之畔激荡思想火花。

潮起香江,风正帆悬。此次亚太峰会的举办,将借助香港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搭建跨地域、跨领域、跨文明的对话平台,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创造新机遇。

当全球智慧在此激荡融合,香江奔涌的,从来不只是海水,还有以“智能向善”为核心理念,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许。

我们,香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