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各类阅读载体不断探索创新服务路径。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17日,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工业集中区社区依托“党建共享家”平台,以“爱心邮筒”为纽带,组织“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开展“送书上门”活动,将全民阅读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走进工业集中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门处的“爱心邮筒”格外醒目。通过党建统筹资源、阵地承载服务,“爱心邮筒”不仅成为书籍流转枢纽,更搭建起邻里互助的桥梁。目前,已有200余册图书通过“共享—传递—再共享”模式惠及辖区居民。
这个由“党建共享家”阵地改造的“书香枢纽”,链接着辖区3个党支部的图书室、企业读书角及居民家庭书架。“过去图书资源分散闲置,通过阵地共享机制,原本分散在小区活动室、企业读书角的图书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党史类、科普类、文学类书籍分门别类,形成动态更新的‘阅读资源池’。”社区党委书记吴海林介绍道。2000余册图书经分类编码后,可精准匹配各类群体阅读需求。
每周,“爱心妈妈”们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阅览室。这支由26名女性党员、社区工作者、全职妈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正是“党建共享家”服务共享机制孵化的明星团队。社区通过“居民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机制,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一对一”送书服务。住在恒大名都西区的三年级学生单月馨通过邮筒投递的“心愿卡”,次日便收到了《中华人物故事》和《中外兵法故事》。负责配送的“爱心妈妈”戴静兰轻轻翻开书页,指着扉页上“党建共享家”的专属印章说:“每一本书都带着爱的印记。”

在特殊儿童周敏舫家中,“爱心妈妈”马玉琴专程上门,耐心讲解《雷锋的故事》。这是“党建共享家”服务共享机制孵化的特色场景——“爱心妈妈”根据孩子年龄和兴趣定制书单,在送书时开展“30分钟共读”,通过角色扮演、提问互动激发阅读兴趣。服务开展以来,“妈妈团”累计送书上门90余次,开展伴读指导60余小时,惠及儿童40余名。流动的书香与温情的陪伴,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幸福。
从“爱心邮筒”到“爱心妈妈”,从“资源沉睡”到“书香流动”,工业集中区社区以“党建共享家”平台为支点,撬动资源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当妈妈们叩响一户户家门,送上的不仅是书籍,更是知识的火种与心灵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