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22日讯“没想到30万的创业贷款,5天就到账了,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在济阳区市民中心,来自外地的创业者李清财指着手机银行到账短信,向记者展示“爱山东”APP上多部门并联办理的多项业务记录。这个带着数字化速度的创业故事,正是济阳区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创新构建的“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集成服务品牌的缩影。

“一件事”让“多头跑”变“一次清”
据悉,李清财的公司曾因申贷难题险些搁浅,转机出现在济阳区“全生命周期”体系“打包一件事”联办服务。
李清财在系统引领下,一步一步通过”爱山东“大数据核验,系统通过整合多部门职能,进行业务协同,将创业过程中涉及的自主创业登记、个体工商登记、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发放等内容整合为“一件事”,创业者只需在手机端、一次性填报、一次性提交材料,即可一次性办结,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原本需要辗转多个部门、耗时半个月的流程,在跨部门“数据高铁”加持下,李清财仅用5天便完成了从申贷到放款的全流程。
“创业‘审贷’联办解决了我的资金问题,让我做生意也更有底气了。”李清财笑着说,“以后再有生意伙伴问我创业‘审贷’的事,我会毫不犹疑的推荐他们来济阳,因为在济阳创业又快又稳。”
数据显示,2024年,济阳区共发放创业贷款约4.2亿元。不仅是申请创业贷款,“打包一件事”覆盖面广、涉及事项多。由济阳区人社局、财政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大数据中心等成员单位开展“事项联办”主题服务,依托爱山东和山东通网络数据平台,整合就业、医保等社会保障数据资源,打破部门、层级、区域限制,做到“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多方复用”,推动“打包一件事”服务事项无缝衔接、有机融合,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同时,强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大力优化便民服务,在济阳区市民中心服务大厅、镇(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社会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办事窗口,完善帮办代办机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高效集成”让“踏破铁鞋”变“一站通办”
什么是“高效办成一件事”?
“高效办成一件事”,就是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事项,集成还原为“一件事”,“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其“精髓”在于:在一件事的开始,就多花时间和精力把事情做对、做好,那么之后就能减少不必要的折腾和麻烦,真正实现“高效办成”的要义。
为做好“高效办成一件事”,济阳区“服务+宣传”双向发力,从“多头跑”到“一窗办”,从“多部门审批”到“跨部门高效集成办”,旨在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清晰准确的引导解答、帮办代办服务。
线上: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聚焦企业开办、变更及注销等全流程环节、节点,创新推出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等13个“一件事”服务套餐。
线下:通过制作政策问答手册、宣传折页、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向群众展示“高效办成一件事”基本含义以及线上和线下办事指南,方便群众随时查阅。
以此构建“材料最少、环节最简、时间最短、信息共享”的“不进门办事”办理机制,推动人社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线上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要符合条件即可实现不见面“全流程”网上办理。推动企业主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事项的办理,通过信息共享、材料复用和电子证照应用,实现“一表申请、一次提交、一窗受理”,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
济阳区农发供水有限公司的王先生在老旧管网改造项目办理道路挖掘审批时就体验到了“高效办事一件事”的“极速服务”。通过政务服务网“一件事”模块提交申请后,审批部门立即启动联动机制:线上依托工改系统同步推送材料至市政、园林、交通等部门,线下组建联合踏勘组集中现场核验。原本需分别办理的14项审批被整合为“一件事”,四张《道路挖掘许可证》仅用两天便全部办结,较常规流程压缩85%时间。
“我们还没有申请,钱就先到账了。”济南金麒麟刹车系统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的惊喜,源自济阳区创新实施的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服务。济阳区通过大数据比对、智慧审核和静默认证,精准锁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将传统的“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让36.4万元稳岗资金“无感直达”企业账户,实现“零跑腿、零材料、零等待”的惠企服务……
从“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单”,从“权力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当审批环节从“万里长征图”变为“一站通办”,当企业办事从“踏破铁鞋”到“指尖轻点”。政务效能的提升不仅让群众省心、企业舒心,更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棋局中落子有声——通过“一件事”的小切口实现政务服务优化效能提升,更好服务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和企业从一件件切身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每一次“无感秒办”的背后,都是营商环境优化与发展信心的同频共振。

“一张网”让“数据多跑路”替代“群众多跑腿”
“非常感谢济阳区人社局的同志帮助我完成退休金的申领工作。”远在海南的郭先生通过视频为济阳区人社服务点赞。据了解,前段时间,济阳区人社局通过主动排查发现郭先生临近退休,随即启动线上办理通道,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其远程完成退休审批和待遇申领,成为济阳区“退休服务一件事”改革的生动实践。
针对传统退休手续多部门跑腿、材料重复提交等痛点,济阳区率先构建全流程数字化退休服务体系,通过山东通政务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将退休请示、文件审批、待遇核算等12个环节整合为“一网通办”,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
同时,“免申即享”服务建立退休人员预审机制,每月自动筛查即将退休人员档案,提前3个月启动材料核验程序。数据显示,济阳区每月自动筛查即将退休人员档案,已提前筛选460名2024年退休人员档案,为285名企业职工完成了退休手续办理,有效避免因材料缺失影响待遇发放。
在服务细节上,济阳区推出“退休倒计时”温情提醒,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前告知补缴事项;开发电子工资单系统,实现养老待遇发放明细实时推送,惠及全区13.2万参保人员。通过“数据多跑路”替代“群众多跑腿”,使办事窗口月均接待量下降73%。
“这就是我们的全生命周期社保服务体系。”据济阳区人社局负责人员介绍,通过搭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矩阵,实现“出生、就业、入职、退休、身故”五大关键阶段“一件事”集成办理。网上办,线上办,使办事效率大大提升,让老百姓不进门办事,不见面办事。
在济阳区市民中心服务大厅“全生命周期”专区,记者看到办事指南被转化为更加直观的“树状图”。
出生阶段: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等5项业务“指尖打包办”,产妇住院期间即可完成;就业阶段:入职入编、社保登记、档案转递等实现“秒批秒办”,部门间数据推送替代纸质材料;退休阶段:养老金申领、公积金提取、老年优待证等7项业务“无感智办”,系统提前3个月推送提醒……
“以前退休要跑5、6个部门盖十几个章,现在手机上轻点‘确认’就搞定。”刚办完退休手续的市民李先生感慨。
数据显示,“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集成服务每年可减少群众办事重复提交身份证、毕业证等材料5万份左右,减少群众跑腿次数2万余次——如此先进的“济阳经验”被济南市纪委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通报表扬,更是被济南市委组织部列为新时代好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海右学习教案”典型案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集成服务已从政务服务领域向经济社会治理全方位延伸。济阳区本着“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精神,甘当服务群众的“服务生”。从“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到“民生直达”精准服务,这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实践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效能革命”。(本网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