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揭密生活中的“糖分陷阱”| 体重管理年

时间:2025-04-16 15:13:00

您是否曾被“无糖饼干”“零蔗糖”饮料或“零添加”食品的营销术语所吸引?是否留意过配料表中那一连串的甜味剂?可曾意识到,这些甜味剂与其他糖分的总量,可能远超您每日推荐摄入量?当下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虽已普遍提升,但一个“甜蜜陷阱”正通过包装精美的食品悄然潜入我们的生活,TA就是添加糖。

什么是添加糖?

与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如水果中的果糖、牛奶中的乳糖)相对应,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食品中的糖分,既包括白砂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甜味剂。

每日建议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人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

什么是“低糖”“无糖”食品?

“低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不高于5g/100g(ml)。

“无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不高于0.5g/100g(ml)。

添加糖含量较高的常见食品有:

▶果汁饮料:许多果汁饮料声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果汁,但实际上可能添加了大量的糖分。

▶运动饮料:这类饮料含有较多的糖分和电解质,含糖量一般为5—8g/100ml,主要功能为快速补充能量。如果日常不运动或运动量较小,饮用运动饮料会摄入过多糖分。

▶无糖饼干:虽然标注为“无糖”,但可能含有大量的淀粉、煳精等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

▶酸奶:一些风味酸奶为了改善口感,会添加大量的糖和甜味剂。

▶甜粥:如八宝粥等,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糖来增加口感,而且粥中的淀粉在消化过程中也会转化为糖分。

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的健康风险

可能引发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蛀牙、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

如何减少添加糖摄入?

1.看食品标签

▶重点查看“配料表前五位”,若饼干中配料表前三位包含小麦粉、白砂糖、起酥油,实际为高糖产品;同时查看配料表前五位是否有“麦芽糖浆、果葡糖浆”,或者它们的变体名称“麦芽糖醇糖浆、高果糖浆、葡萄糖异构糖浆”等甜味剂标识。

▶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表中“糖”排名靠后的食品。可按照“100g/100ml”为标准计算含糖量,如某饮料标注每250ml含糖10g,则换算为每100ml含糖4g。

2.少喝含糖饮料

▶用白开水、茶或柠檬水替代含糖饮料。

3.识破营销话术

▶“零糖”≠不含糖。

▶“无蔗糖”仅仅是指产品中不含蔗糖,不代表没有添加其他糖。

▶“天然甜味”可能源自浓缩果汁,需从成分表中进一步确认。

▶“高纤维、低脂”产品可能通过添加糖分来改善口感。

●小提示

天然食物中的糖(如水果、牛奶)通常伴有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无需刻意限制,可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适量选择。

添加糖的“隐形来源”较多,养成阅读食品标签的习惯是关键,警惕“健康伪装”的糖分陷阱。

记者:苏珊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楚欣龙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