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美丽工坊绽放“文创之花”:为残疾人点亮生命之光

时间:2025-04-17 19:18:00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乔思亚 彭静 聊城报道

聊城市高新区顾官屯镇兴隆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美丽工坊”的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蒸花馍、毛线编制的向日葵、小挂件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让人爱不释手的文创产品竟全部出自残疾人之手。

4月16日上午,大众网记者走进兴隆村美丽工坊,蒸笼的热气与欢笑声交织,两位残疾女工正在编织文创产品,一针一线间,一件精美的“柿柿如意”挂件呼之欲出。在展厅内,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栩栩如生,很多都是网红产品,线下线上销售火爆。

美丽工坊负责人许婷有一对先天性智障双胞胎儿子,因为有着同样的经历,所以她特别能理解残疾人和家属的不容易。2012年,许婷回到聊城创办了聊城市首家无陪护机构——小海鸥儿童特教康复中心。2018年,机构改名为小海鸥残疾人服务中心,开始专心为孩子们的就业做准备。这些孩子大都是残疾孩子,他们不仅能通过手工,制作出精美的文创产品。如今,许婷在小海鸥残疾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又拓展了美丽工坊、洗车行等多元业态,不仅让残疾孩子实现就业,也让家属能够通过劳动获得一份报酬。目前美丽工坊日均接待游客60余人,带动100余残疾人及家属实现就业,月均增收3000多元。

王娟(化名)是美丽工坊的成员之一,她的大儿子先天残疾,去年1月份,王娟因工伤失去右臂。突来的变故让她几乎失去生活的希望。“后来许经理到我家去了好几趟,让我去她那里上班。你看现在,一个月也得三千多块,咱也能为家里出份力了!”王娟说到激动处,把她包的水饺和花馍向大众网记者展示,“这些都是我一只手包出来的,感觉现在工作特别有成就感,活着有尊严。”

无独有偶,在兴隆村,除了美丽工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田钢申的葫芦工坊也带动了7位残疾人掌握技艺,辅助就业。

在聊城高新区,助残的暖心案例不止这些——华康盲人保健按摩店、“同心向阳”残疾人非遗文创基地等助残项目都在以不同形式关爱残疾人群体。高新区社会事业部副部长张明美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说,高新区探索‘非遗+农旅’助残等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成立联合党支部联动多方,实现279个残疾人家庭家门口就业,串联农旅路线开发岗位,引入企业结对、志愿帮扶及数字赋能拓宽市场。实现残疾人就业率提升20%、收入增30%,从受助变参与。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