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鼓县人民检察院通过构建完整证据链条,在“零口供”状态下成功指控一起精心伪装的盗窃案。
2024年9月23日,铜鼓县某宾馆走廊的感应灯三次亮起。路面公共视频记录显示,1时到5时,脸型瘦削的男子三次驾车离开宾馆。他没想到,这些自以为平常的走动,在日后会成为破解谜案的关键“拼图”。
这名“深夜行者”是该案被告人肖某。彼时的他以“家具店老板”身份,与周某热恋。当得知女友有一定积蓄时,肖某以在赌场放贷为由,精心策划了一场“爱情陷阱”。
面对周某发现5万元现金失窃后的质问,肖某镇定自若的应答,让案件一度陷入“迷雾”。这个曾因盗窃入狱的赌徒在出门赌博时巧编借口,回应质问时大打感情牌,面对审讯满口谎言。
“当时,所有直接证据几乎都消失了。”承办检察官回忆,案发宾馆的公共视频因超过保存期限被覆盖,被盗现金已经输在赌桌上,关键物证荡然无存。提讯室内,肖某始终重复着“我没拿钱”。
但再完美的谎言也抵不过客观证据的剖析。承办检察官绘制出精细的时间轴,从多段路面公共视频确定车辆轨迹,到同赌人员证实肖某当日异常的取钱方式,再到被害人三次起床给肖某开门的时间。多个昼夜的核查,厚厚的审查报告,最终让散落的证据碎片拼出真相。
庭审现场,肖某对多份证据提出毫无逻辑的狡辩,但当公诉人出示肖某案发后仅有0.53元的银行余额时,这名赌徒终于垂下头颅;当出示证人证言证明他对周某谎称放贷实为赌博时,旁听席响起窸窣私语;当出示微信聊天截图显示其否认盗窃还倒打一耙时,法庭内氛围骤然凝重。
“你可以保持沉默,但客观证据不会沉默。”公诉人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这场“零口供”较量的点睛之笔。最终,法院全部采纳检察机关指控,以盗窃罪判处肖某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沉默背后,都藏着期待真相的眼睛。”本案承办检察官坦言,新时代司法办案既要秉持“不枉不纵”的严谨,更需展现“虽难必克”的担当。值得注意的是,肖某本可通过认罪认罚获得从宽处理,但其执迷不悟不仅失去改过机会,更因累犯情节加重刑罚。(胡严世 熊莹 记者刘宇琦)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