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浩博、林自强、管晟宏
文化镌刻丽水记忆,实干谱写时代华章。
丽水市委五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与时俱进肩负起“一个历史使命”和“三大战略任务”,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号角。
回望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部署,系统谋划宣传文化领域改革方案,以“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拼搏姿态,奏响“奋斗实干、担当争先”强音。
循迹溯源,筑牢信仰之基
深挖思想富矿,掀起学习热潮。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
这一年,丽水深入实施铸魂溯源走心工程,汇聚理论研究专家和智库力量,聚焦“走出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等8个方面,推进重点课题研究,并将理论成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培训课程,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理论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逻辑是理论。培育壮大“5+5”产业体系,落子“十子连珠”科创平台……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印证了科学理论的真理伟力。进入发展新阶段,党的创新理论在常学常用常新中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方法自觉和行动自觉,引领丽水发展不断打开新局面、实现新跨越。
理论“圈粉”青年,宣讲“走新”“走心”。丽水让“8090”和“00后”青年站上宣讲舞台的“C位”,走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讲台。以“今晚七点半”为代表的青年理论宣讲品牌深入人心。
2024年9月26日,“今晚七点半”青年理论宣讲品牌首场活动在市区七子楼开幕,行进式的“宣讲+文艺”“宣讲+小剧”活动吸引了6000多名观众驻足观看。此后,“今晚七点半”品牌在9县(市、区)全面开花。在松阳老街,青年宣讲员们融合松阳高腔、张玉娘诗词等文化元素,让市民游客边逛边听。
文化传承,激活“一池春水”
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丽水珍贵的宝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筑牢千年处州的“根”和“魂”。
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作为红军长征战略策应地,丽水成功举办第五届红军长征论坛,赣州、遵义、延安等9座红军长征沿线城市齐聚丽水,发布论坛合作共识,打开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跨区域交流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丽水还举办首届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以革命精神化育城市精神气质,为城市发展搭建引智创新的重要平台。论坛期间,380多位丽水籍精英和关心支持丽水发展的各界人士共话合作、共谋发展,成功签约7个重大产业项目和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
遵循文化脉络,激活一城烟火。深入推进处州文明溯源工程,瓯江流域考古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重大进展。云和显圣湾遗址、庆元小熊山考古发掘项目斩获2024年浙江省“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云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将瓯江文明拉伸至8000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时期,形成了从跨湖桥到好川再到夏商周的完整历史轴线。
非遗资源在创新融合中实力“出圈”。丽水发布了《“世遗之窗”文化标识工程规划》,加快打造莲都古堰艺术之窗、龙泉青瓷文创之窗等文化新地标。庆元“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泉青瓷文化、缙云黄帝文化入选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建设项目。在埃及开罗举办的联合国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上,松阳向世界讲述古村落保护的创新实践模式,拯救老屋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
文艺原创精品展现文化繁荣新气象。丽水持续实施文艺原创力提升计划,培育莲都油画、龙泉陶艺、青田国画、云和儿童文学、庆元村晚、缙云书法、遂昌音乐、松阳戏剧、景宁网络文学等“一县一品”特色艺术门类,形成百花齐放、万枝吐绿的生动局面。
动画片《青田小田鱼》获得韩国釜山国际影视节目展特别奖,交响乐《金声丽水》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倾情上演,《老妈有喜》《他从火光中走来》等多部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云上的云》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年,丽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和“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等系列奖项,折射出丽产文艺精品的创作实力。
文化赋能,提升城市品质
文化消费既创造经济价值,更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人文经济为城市新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温情和力量。
以文兴业,激活人文经济新引擎。这一年,丽水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平台能级,建成缙云文化用品创意园、景宁幼教装备产业园,出台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剑瓷、木玩、石雕、文体用品、数字影像五大文化产业发展。一年来,全市新增1家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个省级文创街区、2家省级重点文化企业、5家省级成长型文化企业,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3.6%。
“丽水山风”作为丽水市创新培育的区域公共文创品牌,“山风优选”产品频频亮相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吸引全国各地文创爱好者的目光,累计实现营收超1300万元。
在龙泉市的窑望青创园里,年轻的创业者们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在“龙青回归”“龙漂涌入”工程推动下,手工艺人不断推出具有现代设计美学的时尚新品,让龙泉剑瓷产业焕新发展。
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这一年,丽水召开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加快建设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云和梯田成为全市第二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缙云仙都、莲都古堰画乡等4个景区入选全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荐名单。龙泉市溪头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不灭窑火”获评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IP。
当下,跟着电影、微短剧等去旅行,成为年轻人的出游新选择。丽水敏锐捕捉爆款作品的“流量红利”,让一众网红景点走进大众视野。《黑神话·悟空》带火了景宁时思寺;仙侠剧《与凤行》让缙云仙都行云小院成了剧迷打卡点;作为《庆余年》的取景地,仙都多次登上热搜……独特的山水人文底蕴和“天然影棚”的资源优势,正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前往丽水畅游。
这一年,刘祠堂背重新开街。作为丽水城区唯一留存的一条明清古街,刘祠堂背如同一本雕刻时光的典籍,五百年的商肆烟火凝结在青砖黛瓦、古楼旧巷中,镌刻着丽水人珍贵的城市记忆。丽水以绣花功夫实施活化更新,在“不大拆大建”的原则下修旧如旧,既最大限度保留古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又悄然植入智慧导览系统、无障碍设施等,让游客透过漫游品读千年处州府的历史文化。
一个个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正在重塑城市的文化品质,变“流量”为“留量”,从“网红”到“长红”。2024年,丽水共接待过夜游客1899万人次,全域旅游综合收入增长6.9%,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精神富有,点亮共富底色
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是群众所望所盼,也是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必答题。
文化地标让城市亮起来。这一年,丽水推动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建成国际会展中心、摄影文化中心、古堰画乡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
建筑形态犹如廊桥的丽水国际会展中心,是浙西南首家综合型会展场馆,与浙西南科创产业园、南城运动综合体等相互呼应,为丽水发力会展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坐落在万象山脚的丽水摄影文化中心,形如一台拍摄城市风景的相机,标志着“国际摄影名城”建设迈入了新阶段。顺利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丽水市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剧场与非遗夜游,让文物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海德黑胶音乐收藏馆让黑胶音乐的魅力走进大众视野。
文明新风让城乡美起来。这一年,丽水以推进全域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精神家园”夯基提效和全域文明提升工程。通过“拆围透绿”还景于民、“厕所暖心”让群众暖手更暖心。一件件文明实事、一个个“文明微阵地”将文明和谐的种子悄然植入群众心田。
最美的风景是文明丽水人。这一年,丽水广泛开展“浙丽新风”文明新实践,“礼让斑马线”成为流动风景线,“公筷行动”培育餐桌新风尚,3人获评“中国好人”、8人获评“浙江好人”、1人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超百万人次参与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
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一年,丽水深入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182名特派员扎根乡村,保护传承乡土文脉,弘扬乡风文明。
在松阳县松庄村,文化特派员打造的山民剧场与编织美术馆项目,将村民的手绘作品融入农特产品的包装设计,让村民成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如今,丽水形成了13个文化特派员发展联盟、182个特色文化项目,创成20个省级人文乡村,打通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农村操办红白事费用减少近30%。“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践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从“盆景”变为“风景”。
媒体融合,记录城市精彩
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再稀缺,缺的是老百姓喜爱的精品内容。
以受众思维让城市叙事深入人心。这一年,丽水主流媒体坚持内容为王,深入开展“政治三力”提升行动,推出一大批见人见事见精神的新闻报道。
全市新闻战线聚焦新中国成立75周年、“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效能建设等重大主题,开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等专栏,组织“追寻”全媒体新闻行动,推出《感恩奋进 踔厉笃行》等特别报道。
市县两级媒体记者深入梧桐、大均、澄照等基层乡镇,采写以茶富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等鲜活案例,多角度展示景宁建县40周年的沧桑巨变,全网阅读量突破1亿人次;在庆元防汛救灾中,推出《49个村民的“守村记”》《暴雨中的坚强柱石》等极具画面感的现场报道,用一组组图片、一个个视频,再现党员干部和群众抢险救灾的身影。
以开放思维让丽水故事传扬四海。这一年,丽水成立了国际传播中心,统筹实施侨连四海提升工程、特色文化擦亮工程等国际传播六大工程,精心组织中央媒体“文化中国行”“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丽水灵山未来社区、特殊教育学校变迁、云和木玩产业等帖文被外交部向世界推介。一年来,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共刊发报道1.5万余篇(条)。
这一年,丽水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2024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共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2656名摄影师报名参展,展出摄影作品10087幅。摄影师报名人数、作品数量均创新高。“侨乡中国年”活动累计邀请30余个国家、580余名外国友人、华侨华人体验传统节日文化,各类报道浏览量超3000万人次。
以改革思维让主流媒体应势求变。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坚持移动优先,构建以“源新闻”为龙头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深入推进“大部室制”改革,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中心先后策划推出《今日观察》《深读丽水》《源视界》等一批重点栏目,改版提升《丽水日报》《老白谈天》《秀山丽水·每日一图》等经典栏目,全媒体粉丝数达1060万,累计推出点击量上亿的爆款作品13个,千万级作品168个,充分发挥了新闻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山崇岭秀,凝为风骨。河长水悠,化成人文。今天的丽水,一幅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绚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丽水撤地设市25周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迈好三大步、实现三个新”奋斗目标,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高水平建设山水文化名城,为实现“一个历史使命、三大战略任务”注入强大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