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全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具体指导下,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印发《2025年广东专利转化运用攻坚举措的通知》,聚焦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出了28项具体举措,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机制更优、效能更高、活力更足。
持续提升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水平
继续推进高校院所专利盘点,不断扩充专利转化资源库;
持续开展专利评价,提升评价精准度和专业性;
持续关注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和产业化状况,对专利产业化率较低的高校院所进行重点核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帮助提升专利产业化率;
提升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自主权,健全高校院所专利转化机制,组织对粗放式、唯数量的内部专利管理制度、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人才职称等相关制度规定进行优化调整安排。
2025年,力争全省高校院所产业化率提升20%以上。
加快形成专利转化运用长效机制
全面推广“先使用后付费”创新做法,收集和发布一批“先使用后付费”专利,组织校企对接,促进专利转化;
加快推动专利开放许可,推动高校院所梳理一批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特别是授权满三年且尚未实施的优质存量专利,以开放许可的方式实施转化;
积极探索多样化、综合化转化方式,鼓励高校院所综合运用“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免费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025年,全省新增可开放许可专利4500件以上,力争组织并发布3000件以上“先使用后付费”转化模式的专利数据。
有效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能
健全技术需求常态化发布机制,引导高校院所以“揭榜挂帅”方式解决一批技术问题;
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帮助高校院所“诊断”专利价值,构建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组织开展“一月(季)一链”专利转化和投融资路演、专利技术产品推介、拍卖、交易撮合等形式多样的供需对接活动,提升专利产业化水平;
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或国有企业在本行业或者产业链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推广对接活动;
按照向“转”发力的思路,继续办好“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运用大赛”“佛山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等知识产权活动或赛事。
2025年,全省专利转让(含受让)次数力争达到17万件、许可(含被许可)次数达到5.5万件以上。
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
加大对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工作的推广力度,不断扩大专利产品备案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积极组织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企业,以专利产业化新形成的专利产品为重点,在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积极开展专利产品备案。
2025年,企业专利产品备案数力争达到1.5万件以上。
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
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全面推动试验区内商业银行丰富金融产品,强化登记服务,加强信息共享;
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将地理标志、数据知识产权等纳入可质押知识产权范畴;
支持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转让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三年内免收各项费用,鼓励商业银行对于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内部评估或者银企协商形式确定价值;
积极开展专利证券化、商标证券化业务。
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运营
持续提高数据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各类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联合数据服务机构,开发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产品,提供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
开展数据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探索知识产权类数据产品、数据托管、融合增值等数字金融新业态;
引导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南,积极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推动价值评估服务数据知识产权运用。
构建专利转化运用生态体系
建设一批区域性专利转化运用服务节点,加速优质专利项目落地与产业化;
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加强专利转化技术经理人培养和使用,帮助企业或创新团队解决专利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通讯员:粤市监
标题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