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米“海上巨无霸”出港记

时间:2025-04-07 08:55:00

4月6日18时10分,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小的FPSO“P80”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安全驶出芝罘湾港区时,对讲机里暴发出欢呼。

这场持续近7小时的“海上绣花”作业,创造了烟台港史上无动力超大型海工装备引航的新纪录。

面对66.8米超高受风面与仅7.4米吃水的“头重脚轻”难题,烟台港引航站由7名引航员、6艘拖轮组成的“引航团队”,在180米窄航道中完成50度转向等高难度动作,将这座“海上油气处理厂”安全精准送向深蓝。

01 与时间赛跑的精准之舞

FPSO,即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作为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海上生产设施,素有“海上油气处理厂”的美誉。

此次出港的“P80”是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最大型FPSO,总长345.3米,最大宽度86米,水上最大高度66.8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FPSO之一,其尺度已经远超烟台港航道设计极限。将这座巍峨的“海上堡垒”顺利引领出港,堪比一次教科书级的“极限穿越”。

“来福士码头西南偏南风3-4级。”4月6日早上8时,烟台港引航站调度室内,现场监控汇报的声音穿透了键盘的敲击声。屏幕上,风速曲线像心跳般规律跳动,牵动着十几双紧盯的眼睛。

这场与春风的共舞早在8天前就已布局。3月31日下午,烟台港引航站就召集中集来福士、轮驳公司及船东代表召开航前会议,对出港时机及引航方案进行了最终讨论评估。当清明前的8级阵风预警刺破会议室凝重的空气,烟台港引航站党总支书记、站长于长俊的钢笔在日历上重重划掉了原定出港日期。“7米水下船体扛着66.8米的上层建筑,这哪是船?根本就是顶着摩天大楼的冲浪板。”高级引航员李强的比喻引得众人苦笑。

P80早一日交付,就意味着早一日投产。但所有人都清楚:在这艘相当于三个足球场大小的“海上风筝”面前,安全才是唯一的进度条。烟台港引航站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将出港日期定在4月6日。

“如果预报准确,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气象窗口。”在调度室,站长于长俊指着气象预报说,“我们就是要卡好气象的节拍,跳一支不能出错的华尔兹,每一步都必须踩准。”

“当前东南风3到4级,可以出港!”11时30分,站长于长俊一声令下,副站长王国亮带领P80引航团队出发,前往中集来福士码头。

02 毫米级操作的“海上绣花”

“一号点就位!”

“三号点就位!”

……

11时45分,5名引航员按照既定方案,各自在瞭望位置就位。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P80”平台开始解缆。6艘大马力拖轮如同忠实的护卫,在平台四周排开严密的阵型。

“25号慢拖!”

“拖6放缆!”

……

主领引航员李强站在P80左舷船尾附近突出位置,对引航作业进行全方位指挥,对讲机不断传出他清晰果断的口令和各拖轮船长认真的报告声。

精准引航

12时15分,平台完成解缆,在拖轮的拖带下顺利进入航道。挑战也在这一刻开始。

最大宽度86米的庞然巨物P80,以厘米级的精度游走在芝罘湾港区180米宽的航道间——航道左侧是密布的养殖区,左舷拖轮带缆附近铺设了大量的管线设施,大大压缩了拖轮的操纵和旋回空间,操纵严重受限。“这可不是普通绣花,”李强紧盯着逐渐逼近的灯浮,“我们拿300多米长的平台当绣花针,在浪涌上绣中国结。”

13时45分,真正的考验来临:P80到达来福士航道与北航道的交汇点,在这里,引航员将控制平台完成本次引航中最大的一次转向,转向角度约50°。由于转向点可利用的回旋距离较短,该船船体肥大、惯性大,既要顺利完成转向,还要尽快调整该船船位和运动态势,确保该船始终处在预定的航线上至关重要。引航员们默契配合,汇报声和口令声在高频对讲机中有条不紊地响起:

“右舷船尾与45号灯浮横距50米,可以安全通过!”

“28慢顶!”

“右舷船首40号灯浮清爽!”

……

14时45分,平台先后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转向,顺利驶向芝罘湾港区报告线。此时,船东安排的两艘远洋拖轮在两名引航员的引领下,已经到达指定位置,时刻准备完成交接。

18时10分,P80平台终于安全驶出港界。交接的汽笛鸣响瞬间,引航作业现场迸发的欢呼声惊起了成群的海鸥——这场持续近7个小时的“海上绣花”,最终在夕阳里定格成一组完美的数据。

03 托举海洋强国的蓝色梦想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远去的P80平台上时,回到引航艇上的引航员们依然久久伫立。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引航作业,更是在为“中国烟台智造”的金色牌匾保驾护航。

作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烟台承载着我国做强海工、探索深海的海洋强国梦。烟台港引航站与以中集来福士为代表的海工企业携手共进,让众多国之重器和民之利器走向深蓝。2017-2025年,烟台港引航站共计提供特种引航服务900余艘次,引航服务贯穿立项建造、合龙、实验、试航、维修、交付等全过程。

“中集来福士是打造全球高端海工装备的基地,而烟台港引航站,就是护送这些‘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海上护航者。”于长俊深情地说,“看着这些凝结着无数人心血的‘烟台制造’安全出港、远赴重洋,就像目送自己的孩子踏上人生新征程。”

夜幕降临,港口的灯光再次亮起。刚刚经历了一场硬仗的引航员们,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准备中。在他们身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烟台智造”正等待着扬帆远航;在他们面前,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壮阔征程。浪花飞溅处,一曲新时代的引航之歌正在唱响……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刁翔宇

责任编辑:张孙小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