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战国时期帛书,自1946年被美国人柯强骗取,流落美国至今近80年。现存于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帛书,就是中国的子弹库楚帛书。今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的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其中有系统展示的最全证据链。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花费40多年时间,探寻子弹库楚帛书从出土到流转的来龙去脉,终于搞清楚了这件文化瑰宝曲折经历的证据链每个环节。1946年,湖南长沙古董商蔡季襄带着子弹库楚帛书来到上海,希望为这件宝物拍摄红外照片,以便辨认上面模糊的字迹。正在上海、常搜集中国文物的美国人柯强,得到这一信息后主动找到了蔡季襄,以一定可以把帛书上的模糊字迹拍清楚的承诺为诱饵,从蔡季襄手中骗走了子弹库帛书,并将其非法出境送往美国。预感到可能受骗又无可奈何的蔡季襄只得接受现实,和柯强签订了一份苍白无力的契约,大致写下这样的内容:今收到缯书一幅,暂定缯书代价美金一万元,现交保证金一千美元。如缯书寄往美国途中发生事故,或不寄还,按照缯书代价,除去保证金一千元,赔偿美金九千元,为据。


1946年8月,柯强委托舒尔特斯,将运抵美国的子弹库楚帛书交给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的史克曼,史克曼曾将其两次寄藏于哈佛大学的福格博物馆。
1949年,柯强又将子弹库楚帛书中完整的《四时令》部分,借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长达15年,其余残片则继续留在福格博物馆。
1964年4月10日,柯强从大都会博物馆取走《四时令》,卖给纽约古董商戴福保。这位曾与蔡季襄相识的古董商,在这场文物流转中扮演了特殊角色。
1966年,辛格医生偶然在戴福保的店内发现《四时令》,力劝好友赛克勒医生买下。最终,子弹库楚帛书落入赛克勒之手。

1987年5月26日,赛克勒去世,《四时令》借存至他捐资修建的赛克勒美术馆。
流落美国的中国子弹库楚帛书,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他们不仅致力于对楚帛书的研究,还呼吁,“子弹库帛书属于中国,应该归还给中国。”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德安是一位帛书研究专家,他说:“我们确切地知道子弹库帛书的涵义和来源,这些证据是如此详细。许多已经返还原籍国的物品都缺乏这种程度的证据细节。”

2024年6月,夏德安教授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期间,向中国文物管理部门移交了一件子弹库帛书流失美国的重要物证——当年柯强存放楚帛书的盒子的盒盖。盒盖上,1946年福格博物馆的原始标签与签收记录清晰可辨,与哈佛大学档案中两次借存时间(1946-1949、1949-1969)完全契合,串联起帛书抵美后迄今79年的寄存史。


夏德安教授还披露了蔡季襄和柯强往来的信件,信中蔡季襄多次向柯强催要帛书欠款,这也成为柯强骗走帛书的实证。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也是一位帛书研究专家,他说:“赛克勒医生还活着的时候,我见过他几次,他理解帛书的意义,不仅理解,他还意识到如此重要的东西,不应该保留在原属地之外。”持有子弹库楚帛书的赛克勒医生,生前曾计划将这一瑰宝归还中国,但离世前未能如愿。

从蔡季襄与柯强签订的那份无奈契约,到柯强档案中披露的信件与帛书在美国流转细节,再到赛克勒未竟的归还遗愿,无不证明在美楚帛书属于中国,应尽快归还。
第一、二集节目将围绕子弹库楚帛书在美国流转的完整证据链,讲述特定时代背后文物命运的悲欢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由著名书法家尉天池题写片名。节目首次从帛书视角,讲述湖南长沙出土的子弹库楚帛书帛画、马王堆汉墓帛书帛画和甘肃敦煌出土的悬泉置帛书信件等考古研究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