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主题)。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杨光诚介绍,春夏季节也是蚊虫、蜱虫活跃的高峰期。
蚊虫叮咬以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的丘疹或红斑;但蜱虫叮咬可能早期皮肤无明显症状,后来可能出现红斑、瘀点、瘀斑,严重时会形成水疱、硬结或溃疡等。如果蜱虫携带病原体,可能引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在我省需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种蜱传疾病,如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日常防护方面,一是建议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有条件的可以在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二是居家环境中需定期清理积水容器、疏通排水系统,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同时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或电蚊拍加强物理防护。三是前往公园、草丛、森林外出游玩时,可将裤脚扎入袜筒、佩戴帽子。携带宠物外出后需及时检查其皮毛有无蜱虫附着。户外活动后需立即全面检查身体,尤其注意耳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有无蜱虫隐藏。四是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建议选择浓度适中的专用趋避剂,避免直接接触破损皮肤;过敏体质者应随身携带过敏药如抗组胺药物。
被蚊虫或蜱虫叮咬后,需根据叮咬类型规范处理。蚊虫叮咬后建议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患处,冰敷缓解瘙痒肿胀,避免抓挠以防感染。蜱虫叮咬后切勿拍打、硬拔或火烧,使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缓慢拔出,避免口器残留,随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若蜱虫深入皮肤或操作困难,应立即就医。无论何种叮咬,若后续出现发热、头痛、环形红斑、关节疼痛或叮咬部位红肿溃烂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叮咬史。
同时,随着天气转暖,户外活动、外出旅游以及亲友团聚增多,在亲近大自然、亲朋好友团聚的同时,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准备。一是关注目的地的健康提示,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合理安排出行;二是落实好相关防护措施,比如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不生食海鲜、防蚊虫叮咬、不接触可能染病动物和产品等,还要注意旅途中和聚餐时的饮食和饮水卫生,不接触、烹食死禽和动物;三是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科学应对,确保旅途安全。
来源:齐鲁壹点